企业新闻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为什么要调递延所得税

1、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主要原因是两种模式对资产的计量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之间产生了暂时性差异。详细解释如下: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通常是按照其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来计量的。

2、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会计上转换成公允模式以后就不计提折旧了,二税法中还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3、其次,递延所得税反映了房地产转换对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在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时,折旧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税收基础的变化。递延所得税通过反映这种变化来衡量税收负担的增加或减少。确认递延所得税有助于确保公司在转换后的财务报表中正确反映其实际税务义务。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什么也要结转到其他业务成本...

1、因此,在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成本、累计折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可能产生的税费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处置成本和收益。

2、为了更好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收益,从整个业务过程来看,即从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后续计量、处置整个过程来看,只有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才真实反映了该项业务的损益;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过渡性科目,平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有增加或减少的可能。

3、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主营的啊 ,因为投资还可能 亏损呢 ,所以要在其他业务里面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原房地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原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记)—盈余公积(或借记)。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分录的制作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可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能转为成本模式。

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时,其对应的分录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贷:投资性房地产,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倒挤,可借可贷)盈余公积(倒挤,可借可贷)。

投资性房地产属于正常经常性活动,形成的租金收入或转让增值收益确认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与经营性活动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而对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有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对计量模式转换,应按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提取。比例就是:盈余公积(或借记)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记) 90%这是政策变更导致的追溯调整,其实原来是利润表的科目,追溯调整的时候替换成留存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的会计处理

1、投资性房地产出售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会计处理分录如下:在成本模式下,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会计分录应为: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需要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 。

2、成本模式下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等。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下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等。

3、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这意味着需要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从资产类科目转入损益类科目,以反映该资产已经处置的事实。 若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或资本公积,也需要将其一并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出售的账务处理是,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贷:其他业务收入。同时,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出售的账务处理是,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贷:其他业务收入。

5、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成本模式下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等,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